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时间:2023-08-24
点击:2496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金属力学超材料是由特定结构单元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构成的多孔金属材料,也称为金属点阵材料,是新一代先进轻质高强材料。8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顾剑锋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马前教授团队,成功打印出密度为1.63克/立方厘米的钛合金(Ti-6Al-4V)力学超材料,其屈服强度和最大压缩强度分别达到308兆帕和417兆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今日材料》上。
研究团队从单一变形机制的经典Gibson-Ashby模型出发,建立了多变形机制(拉伸、弯曲和剪切)共同作用条件下的力学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不同孔隙率的金属力学超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同时也适用于去合金纳米多孔材料、微纳尺度的金属多孔材料和人体骨骼的天然多孔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预测。此外,该模型可以指导实施对各变形机制的调控,可谓是对Gibson-Ashby经典模型从基本原理到应用范围的全方位拓展。
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型从变形原理上拓展出一个设计轻质高强金属力学超材料的新概念。研究团队以上述理论创新为基础,成功打印出钛合金力学超材料,其屈服强度和最大压缩强度远高于相同的孔隙率或密度条件下各类金属多孔材料或超材料的性能,比商用镁合金WE54和AZ91更轻、更强、更耐蚀,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学工程、空间和能源技术等领域获得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该工作的理论创新以及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实验验证,为后续设计开发各类轻质高强金属力学超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工具。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