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极熊3D打印网|
发表时间:2023-07-18
点击:3992
文章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图1 DIC系统测量误差评估:(a)测试平台;(b)图像质量;(c)位移测量分量。
图2 2D-DIC与3D-DIC测量结果对比:(a)试验平台;(b)特征点;(c)纵向位移对比;(d)垂向位移对比。
WAAM过程中强烈的弧光会严重影响DIC图像质量,电弧覆盖区域图像曝光严重,无法拍摄到散斑,必须采取弧光屏蔽措施。为此设计了平面型弧光挡板及L型弧光挡板。由于挡板不能紧密贴合增材构件,挡板底部仍会泄漏弧光。改为L型挡板并添加石棉布,使挡板与增材构件软接触,能够有效屏蔽弧光,得到高质量DIC图像。
图3 弧光影响及屏蔽措施:(a)无弧光;(b)有弧光无屏蔽;(c)有弧光,平板屏蔽;(d)有弧光,L型挡板屏蔽;(e)平板屏蔽装置;(f)L型挡板屏蔽装置。
DIC散斑作为记录变形信息的载体,通常有自然散斑和人工散斑两种形式,在2D-DIC应用中,上述两种散斑形式均可得到高质量图像用于DIC变形计算。但在3D-DIC应用中,仅可采用人工散斑。原因是采用构件表面自然纹理作为散斑,当不同角度拍摄照片时,相同位置的反光角度不同,造成图像灰度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关系计算失效。
图4 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对比:(a)无电弧,自然散斑;(b)有点糊,自然散斑;(c)无电弧,人工散斑;(d)有电弧,人工散斑。
图5 基于2D-DIC系统同时测量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试样变形:(a)实验装置;(b)特征点位置;(c)纵向位移对比;(d)垂向位移对比。
分别通过DIC、激光3D扫描、数值模拟方式获取WAAM圆筒构件外表面轮廓,外轮廓直径沿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保持一直。DIC测量构件上特征点的位移变化与数值模拟变形演变规律相近。DIC技术是WAAM构件全场变形原位测量的有效途径,实现DIC在线实时变形测量与控制对金属增材制造成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图6 WAAM圆筒构件变形结果及变形演变结果:(a)DIC全场变形;(b)激光3D扫描;(c)数值模拟;(d)外轮廓直径沿高度变化规律;(e)DIC测量特征点位移演变;(f)数值模拟变形演变。
研究结果表明:DIC技术可实现电弧增材制造构件全场变形原位测量,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对于2D-DIC系统,自然散斑和人工散斑均可用于高精度测量;但是对于3D-DIC,必须采用人工散斑。WAAM过程中强烈的弧光会影响DIC图像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使用DIC技术测量的WAAM构件变形与数值模拟、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DIC技术,有望实现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全场变形的实时测量及调控。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