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隆重举行。
图片来源: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是中国新材料界学术水平最高、涉及领域最广、前沿动态最新的超万人国家级品牌大会。1.9万余名材料科技工作者、1500余位杰青长江学者、50余位两院院士出席了本次大会。
聚焦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热点、尤其是关键“卡脖子”材料领域,大会设立了77个分论坛,涵盖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等5大类主题以及相关交叉学科;同时开设了一些特色论坛和展览,包括6个前沿热点青年论坛、3个大湾区特色新材料论坛、1个材料教育论坛、1个材料期刊论坛、1个2023年广东省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1个国际新材料科研仪器及设备展、1个全国新材料人才招聘会等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新特征正在科技领域突出显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前沿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以中美科技博弈加剧为标志,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融合,美国率领盟友在关键材料、数字基础、科技人才、技术规则及标准制定等方面系统建立了结构性优势,全球科技创新出现了分立化、多元化的新趋势。
李元元院士表示,由于新材料的先导性突破不断引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因此,新材料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点关注与发展的热点领域。中国的材料界要抓住当前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执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系统化整体国家优势力量,抢占科技制高点,坚决打赢关键材料领域的科技攻坚战,确保中国在这场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介绍了中欧材料研究学会开展全面性合作的最新进展,欧洲材料研究学会由28个成员国构成,加强与欧洲材料学会的合作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任务,双方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会议将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全面推进。
大会还举行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二级分会授牌仪式,向43个材料前沿和“卡脖子”的二级分会进行了授牌。
此外,大会共颁发2022年科技奖23项、2023年科技奖38项,2023年“博士生创新奖”9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养我国新材料领域青年人才,大会专设90、00后教授版“新锐科学家论坛”,百余位破格教授的青年才俊进行了同台学术交流。现场专设2个青年学者“闪报”大平台,几百位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学术展示“五分钟”,创新思想和科研灵感让年轻人得到了充分展示。本届大会还专门安排了材料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才招聘推荐会,向用人单位推荐了3000余位材料青年人才。
资料来源:中国材料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