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3-06-14
点击:6857
“在电解水制氢技术方面,目前中国在国际上有优势的是碱性电解,现在通过使用国产的PPS膜电解效率可以达到51%,但通过隔膜和催化剂的改进电解水制氢效率可以提高到75%”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
根据制氢过程中涉及的原理和反应条件
制氢方法分为
电解水制氢、化石原料制氢
煤制氢、生物质制氢、新型制氢方法
其中,电解水制氢
是在由电极、电解质与隔膜组成的电解槽中
在电解质水溶液中通入电流
水经过电解后
在阴极可产生氢气
而生物质制氢则在于
生物质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催化脱氢方法制氢
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分子氢
当然
新型的制氢方法也十分有意思
包括光化学制氢、热化学制氢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多种手段
据了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现了新型氢转换材料技术
提高制氢效率
生产氢气纯度高达99.99%
产氢不受水质影响
对pH值没有要求
在海上亦可随时取水产氢
那么,这么厉害的技术
如何才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呢?
宣布一个好消息
6月27-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材料基因与大数据研究院
将携新型氢转换材料、氢能电源、吸氢杯等前沿成果
亮相2023国际新材料展新材料科技成果专区
附:部分展品内容
新型氢转换材料
产品简介:利用材料设计理念及特殊制备工艺使粉体形成了独特的核壳结构,研发出新型氢转换材料。氢转换材料可于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直接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优势:
1、即产即用、按需供应到燃料电池;
2、制氢效率高,氢气纯度高,可达99.99%;
3、产氢不受水质影响,对pH值没有要求,在海上亦可随时取水产氢;
4、抗氧化性强;
5、制氢产物可回收。
氢能电源
氢能电源系列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氢转换材料与水反应即时产出高纯氢气的核心技术,将产出的氢气提供给大小不同功率的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从而开发出不同功率的氢能电源产品。
优势:
1、目标特征信号低;
2、低温低噪声;
3、体积小、重量轻、储能密度高可快速填充燃料;
4、能量转化效率高。
氢浴机
本氢浴机是基于新型氢转换材料设计开发的一款氢健康淋浴机,通过氢气微纳米溶解技术可实现1000ppb以上氢溶度,具有很强抗氧化性,对过敏性皮炎、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由自由基引起的各类症状都有强大的防治作用。
吸氢杯/吸氢机
非插电式吸氢杯/吸氢机,结合了我司研发的新型氢转换材料反应制氢系统和氢气输出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氢气纯度高。使用过程中无需插电,可满足多种使用环境和吸氢需求,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吸氢带来的好处。
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基因工程及大数据研究院
主要研究方向:
针对国家、广东省、深圳市重大需求和产业特色,结合哈工大(深圳)优势和学科齐全的特点,组建合理的研究团队,致力于从理论层面理解材料物理机制和材料性能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开发材料基因数据库和多尺度、高通量模拟计算软件以及有效的材料筛选方法,建立完善的新材料设计系统,进而设计材料成分、控制微观组织和优化制备工艺,以实现新材料设计与制备的一体化。同时开发材料大数据技术,利用机械学习和数据挖掘方法,快速开发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开发能源材料、生物材料、信息材料等新型关键材料,可望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并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的解决方案,支持新材料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发内容:
针对以上研究方向,本研究院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
(1)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的开发。考虑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特点,建立对应的性能数据库,如强度、热膨胀系数、抗蠕变性能等等。发展“性能相图”,旨在除了能够预测材料的相组织,还能够预测材料的各个工程性能与元素成分的关系;
(2)多尺度材料设计系统的开发。拟以建立多组元材料基因数据库为目的,利用实验手段和理论计算,建立和完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材料基因数据库系统。
(3)材料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系统研究。在已经建立的材料数据库中,根据需要预测的目标材料结构,从数据库中提取模式,继而预测出新材料的可能值。
(4)能源材料的研究。基于材料基因设计开发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和电池材料:通过建立热力学数据库,进行材料成分的设计和制备条件的设计,建立成分-组织结构-热电/电池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5)生物材料的研究。在医疗诊断与治疗设备用材料、生物医用植入材料、人造骨复合材料等方面,从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出发,采用高通量计算的方法,针对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性质需求进行材料的设计和筛选,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
(6)薄膜与信息材料研究。研发铁电/多铁等信息功能氧化物薄膜和器件为目标,构建以基础研究、新材料设计与制备、新功能器件集成及应用研究于一体的创新团队,开展铁电/多铁薄膜的性能调控和存储器件开发。
……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产品
前往2023国际新材料展现场,零距离了解更多科技成果
现在报名参加2023国际新材料展
立即收获三重好礼
√免费领取CMF数据库(1年)、《设计师的CMF灵感库》
√200+行业通讯录及微信群任意获得
√10+行业研报免费领取
扫码立即报名观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