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芯发展格局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3-04-21

点击:2804

2023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4月18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和支撑业分会、中国集成电路封测创新联盟、装备创新联盟、材料创新联盟、零部件创新联盟、检测与测试创新联盟、投资创新联盟、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等单位主办的2023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CICD)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魏少军,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半导体行业高层次精英领袖以及来自国内外的集成电路专家、企业家和产业链企业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主持。叶甜春表示: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芯发展格局”为主题的本届大会恰逢其时。借助于本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平台通过高峰论、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的交流,相信能够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迅猛。不依赖于尺寸微缩的多种新路径,日益成为集成电路发展的新驱动力量,为集成电路发展带来新市场和新空间。魏少军教授希望大家能借广东这一电子信息大省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活跃的集成电路创新等要素,以行业方案为牵引,以产品为中心,上下游协同创新,推进中国式集成电路创新制作的新思想、新举措。


王曦代表省政府对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大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在开幕式致辞中向远道而来的领导和产业界专家、企业家表示欢迎。他表示,广东电子信息的终端市场是非常发达,占全国的30%-40%左右。在高端模拟、化合物半导体、MEMS传感器等特色工艺方面布局了一批重大的产线项目。广东正在以战略性产业集群,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迈出坚实步伐。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广州将坚定贯彻中央、省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关心支持和省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深刻体会、准确把握集成电路发展的方向,以增强集成电路上下游各环节的粘性和共同发展、共建共荣为目标,坚持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抓手,瞄准微器件工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更加注重芯片设计企业的集聚,更加注重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着力补齐芯片制造和先进封测的关键缺失环节,实现更多国产化替代,力争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内循环的主要阵地,进一步加快广东“强芯工程”及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建设。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高峰论坛阶段。本次大会安排了23位企业高层领导和92位产业专家、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在专题论坛上发表演讲和专题报告(内容包括“IC制造产业生态发展论坛”、“功率及化合物半导体论坛”、“设计与制造协同论坛”、“半导体产业投资合作论坛” 、“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创新发展论坛”、“集成电路检测与测试创新论坛”、“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大会”、“智能传感器专题论坛”、“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行业投融资论坛”等九个方面的专题)、以及3场专家圆桌对话。



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连续三届在广州举办,这样的“产业政策推动会、行业信息发布会、企业合作交流会”,内容新颖朴实、形式创新多样,一届更比一届引人注目。大会期间还召开了“IC圆桌论坛”专题会议。无论是政府高层与产业专家的圆桌会议,还是展望前沿的高峰论坛;无论是聚焦风向的专题研讨,还是创新成果的展览展示,都紧密围绕“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这个深刻的主题。


封面来源于图虫创意


走进终端2023年度会员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